[电子书]索尔所认知心理学第7版教材课后习题答案详解复习题库考研模拟试题

版次:1 | 资料更新时间:2018-01-07 14:53 |
资料格式:电子书 | 资料大小:22.49 M |
页数:136 | 下载次数: |
1.根据听觉位置理论观点,高音区在耳蜗的( )。[华东师范大学2011研]
A.顶部
B.中部
C.上部
D.底部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位置理论也称为共鸣理论由赫尔姆霍茨提出,强调了基底膜的振动部位对产生音调听觉的作用。由于基底膜的横纤维长短不同,靠近蜗底较窄,靠近蜗顶较宽,因而就像一部竖琴的琴弦一样,能够对不同频率的声音产生共鸣。声音的频率高,短纤维发生共鸣;声音的频率低,长纤维发生共鸣。基底膜的振动引起听觉细胞的兴奋,因而产生高低不同的音调。
2.立体电影利用的知觉原理是( )。[华东师范大学2011研]
A.双眼辐合
B.运动透视
C.双眼视差
D.运动视差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人的两只眼睛相距约65毫米。观察物体时两眼视网膜上的物像差异就是双眼视差。当人们看立体物的时候,两眼从不同的角度看这一物体,视线便有点儿差别。双眼视差在深度知觉中起着至关重要而又不为人所觉察的作用。
3.造成两耳声音刺激的时间差别、强度差别、声波位相差别的原因是( )。[华东师范大学2011研]
A.双耳线索
B.空间定位线索
C.单耳线索
D.两耳距离差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关于空间知觉的双耳线索主要有以下三种:(1)双耳间时间差。从一侧来的声音,两耳感受声音刺激有时间上的差异(即一只耳朵早于另一只耳朵)。(2)双耳间强度差。声音的强度随传播远近而改变,即愈远愈弱。与声源同侧的耳朵获得的声音较强,对侧耳朵由于声波受头颅阻挡得到的声音较弱。(3)位相差。低频声音因波长较长,头颅的阻挡作用较小,两耳听到的强度差也较小。造成双耳线索的主要原因是两耳距离差。
4.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整个睡眠中,梦境一般发生在( )。[华东师范大学2011研]
A.快速眼动睡眠
B.β波为主的睡眠
C.δ波为主的睡眠
D.θ波为主的睡眠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睡眠的5个不同阶段的周期。阶段1是睡眠的开始,昏昏欲睡的感觉就属于这一阶段,此时脑波开始变化,频率渐缓,振幅渐小。阶段2开始正式睡眠,属于浅睡阶段。出现“睡眠锭”的高频、大波幅脑波。阶段3和阶段4是沉睡阶段,被试不易被叫醒。此时脑波变化很大,频率只有每秒1~2周,但振幅增加较大,呈现变化缓慢的曲线。在阶段5,快速眼动睡眠的睡眠阶段,此时除了脑波的改变之外,被试的眼球会呈现快速跳动现象。如果此时将其唤醒,大部分人报告说正在做梦。
5.“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注意品质是( )。[华东师范大学2011研]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稳定性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①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某个认识的客体或活动上。②注意广度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把握注意对象的数量。③注意转移是指根据活动任务的要求,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④注意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动。
6.静态广告形成某些消费行为的生理机制,主要是( )。[华东师范大学2011研]
A.经典条件反射
B.操作条件反射
C.无条件刺激
D.无条件反应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经典条件反射指一个中性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中性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映的条件反应。最初由巴普洛夫发现,给狗呈现食物,会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将食物与铃声同时呈现多次后,单独呈现铃声,发现狗也会分泌唾液。在人们有某种需要时,会去消费相应的商品(如食物衣物等)来满足需求。静态广告将商品的图像通过某些宣传方式反复的出现的人们的生活中,即使实际上人们客观上没有这种需要,但由于广告和商品的联结作用,人们也会产生需求和消费欲望。
7.在记忆系统中,具有加工处理信息和存储信息双重功能的记忆是( )。[华东师范大学2011研]
A.工作记忆
B.感觉记忆
C.短时记忆
D.长时记忆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工作记忆是指在执行认知任务的过程中对信息进行暂时储存与加工的有限的资源系统,最早由英国心理学家巴德利提出。它由三个部分组成:①中央执行部分;②语音回路;③视觉空间速写缓冲。外界输入的信息要经过工作记忆激活才能进入长时记忆而储存。
8.语义层次网络中的基本单元是( )。[华东师范大学2011研]
A.概念
B.判断
C.推理
D.归类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语义层次网络模型由柯林斯等人提出的,在这个理论中,概念是以结点的形式存储在概念网络中,每个概念具有一定的特征,这些特征实际上也是概念。各类属概念按逻辑的上下级关系组织在一起,概念间通过连线表示它们的类属关系,这样彼此具有类属关系的概念组成了一个概念的网络。
9.感知到思维的中介是( )。[华东师范大学2011研]
A.记忆
B.注意
C.表象
D.想象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表象是人们头脑里所保持的关于客观事物的映像,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在回忆时多数是以表象的形式出现的。因此表象是感知到思维的中介。
10.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通过减少当前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差异的策略是( )。[华东师范大学2011研]
A.爬山法
B.类比迁移策略
C.手段-目的分析
D.目标递归策略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启发法是人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包含三种策略:①手段—目的分析,将需要达到的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目标;②逆向搜索,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开始搜索直至找到通往初始状态的通路或方法;③爬山法,采用一定的方法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11.言语发展理论中“转换生成”学说的提出者是( )[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研]
A.乔姆斯基
B.巴普洛夫
C.哈里斯
D.皮亚杰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Chomsky提出了转换生成语法理论, 认为语法主要包括基础和转换两个部分,基础部分生成深层结构,深层结构通过转换得到表层结构。语义部分属于深层结构,它为深层结构作出语义解释,语音部分属于表层结构并为表层结构作出语音解释。从深层结构到表层结构的转换,要通过一定的规则来实现。这些规则包括短语结构规则和转换规则等
- [电子书]沈政、林庶芝生理心理学第3版教材课后习题答案详解考研笔记复习题模拟题
- [电子书]戴海崎心理与教育测量第3版教材课后习题答案详解复习题库考研模拟试题
- [电子书]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4版教材课后习题答案详解考研笔记复习题模拟题
- [电子书]心理学基础第2版科教版教材课后习题答案详解考研笔记复习题模拟题
- [电子书]索尔所认知心理学第7版教材课后习题答案详解复习题库考研模拟试题
- [电子书]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3版教材视频课程考研笔记视频讲解
- [电子书]甘怡群心理与行为科学统计教材课后习题答案详解复习题库考研模拟试题
- [电子书]张敏强教育与心理统计学修订本教材课后习题答案详解考研笔记复习题模拟题
- [电子书]金瑜心理测量教材课后习题答案详解考研笔记复习题模拟题
- [电子书]叶奕乾普通心理学第4版教材课后习题答案详解考研笔记复习题模拟题
- [电子书]钱铭怡变态心理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详解复习题库考研模拟试题
- [电子书]黄希庭心理学研究方法教材课后习题答案详解考研笔记复习题模拟题
- [电子书]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教材课后习题答案详解考研笔记复习题模拟题
- [电子书]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3版教材课后习题答案详解复习题库考研模拟试题
- [电子书]姚本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论教材课后习题答案详解考研笔记
- [电子书]张敏强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第3版教材课后习题答案详解考研笔记复习题模拟题
- [电子书]沈政、林庶芝生理心理学第2版教材视频课程考研笔记视频讲解
- [电子书]索尔所认知心理学第7版教材课后习题答案详解考研笔记复习题模拟题
- [电子书]黄希庭心理学研究方法教材课后习题答案详解复习题库考研模拟试题
- [电子书]十二校心理学基础第2版教材课后习题答案详解考研笔记复习题模拟题